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 正文

改革开放35年来历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改革政策

2014/07/02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转折。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全会上讲话。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转折。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全会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以及平反“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等一系列问题。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前召开了6天的预备会议。这次全会是在经过近6年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是在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蓄势待发的形势下作出的。它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基本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决定》用以立论的根本立足点。它表明过去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否认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观念和政策是错误的,阻碍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决定》强调,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也会产生某种盲目性,必须有计划的指导、调节和行政的管理,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能够做到的。

《决定》根据“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作出规定,指出,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决定》对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等作了说明和部署。

在《决定》精神指导下,从1985年起,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缩小了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与改进,小商品和计划外商品都由市场调节。价格、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的作用日益加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国营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自我改造和发展能力。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贯彻执行,比较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有了很大改变。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集体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家的扶持和引导下,取得了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农村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从1985年起,国家决定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农产品实行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在自由出售,或以协议价格卖给国家,其余多数农副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国家不再下达指令性计划。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也提上日程。1985年3月和5月,中共中央分别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和任务。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1988年9月26日~30日,十三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1993年11月11日~11月1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五届三中全会于1998年10月12日~14日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在系统总结农村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必须遵循的方针,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措施。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003年10月11日~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展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被称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其中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目标,是党的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更加现代,更加符合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执政理念。这一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已经和必将推动中国全方位的深刻变化。(来源:《瞭望》)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

推进农村改革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全会召开有何规律?

●一中全会

一般在党代会闭幕第二天召开,会后新中央领导班子与中外记者见面。

党代会闭幕当天会选举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随后就在人民大会堂,新当选的中央委员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般中午之前就能开完,之后,新任的政治局常委们将与中外记者见面。

●二中全会

一般在党代会第二年的两会前召开,为其提交中央机构人选。此次会议提出新的各中央机构人选,然后将名单推荐给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

●三中到六中

从党代会第二年起,中间三年将召开这四次中央会议。

/ 打印 /    / 关闭 /     / 返回 /
Baidu
sogou